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进一步促进国内外白血病和淋巴瘤领域的交流与发展,“第六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暨CSCO抗白血病联盟&抗淋巴瘤联盟巡讲——哈尔滨站”于2021年7月8-10日在哈尔滨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优秀的白血病和淋巴瘤专家,对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本次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军宁教授以“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展”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医脉通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EBV阳性DLBCL的临床特征
2003年,Oyama教授最先报道了部分淋巴瘤患者的肿瘤细胞核表达EBV。2008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这一类疾病命名为老年人EBV阳性DLBCL,定义为50岁以上、无已知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发生的单克隆性大B细胞扩增。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患病人群并不局限于老年人群中,故2016年WHO分类将这一疾病更名为EBV阳性DLBCL,非特指型(EBV +DLBCL-NOS)。EBV阳性DLBCL好发于老年人,中位年龄71岁,但也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人。EBV阳性DLBCL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1.4:1。约70%的患者中存在淋巴结受累,且在结内、结外均可发生,最常累及结外部位包括皮肤、软组织、骨骼、胃等。
关于其具体发病情况,研究者也进行了探讨。2021年一项meta分析研究了EBV阳性DLBCL的发生率,共纳入了31项研究(8249例患者),结果显示,EBV阳性DLBCL在所有DLBCL中占比为7.9% (95% CI,6.2%-10.0%)。在亚洲和南美洲等EBV流行区,EBV阳性DLBCL的占比为9.2%,显著高于西方国家4.7%。
相较于EBV阴性者,老年EBV阳性DLBCL患者生存期较差,在亚洲患者的研究中,中位生存期仅为2年。与欧洲患者中ABC亚型和GCB亚型患者相比,老年EBV阳性DLBCL的侵袭性更强,且传统免疫化疗的疗效不令人满意,未接受
EBV阳性DLBCL治疗进展
曹军宁教授表示,PD-1单抗在EBV阳性DLBCL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已有一些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和案例显示PD-1单抗联合化疗/免疫化疗可以改善EBV阳性DLBCL患者的疗效。一项
韩国也开展了一项BTK抑制剂
目前,抗PD-1单抗治疗EBV阳性DLBCL的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国内的一项
曹军宁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淋巴瘤专科副主任、淋巴瘤多学科副首席专家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血液组委员
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异质性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