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路增医生:有关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争议,随访、射频消融还是手术?| 医脉通专访
2021-07-12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采访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规范诊治流程,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甲状腺疾病领域多学科协作发展,由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承办的“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甲状腺热点问题与病例研讨会”于2021年7月4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内蒙古大厦隆重召开!

 

会后,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超声科陈路增医生接受采访。

 

1626079023729000.jpg


陈路增医生简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主要从事腹部、小器官、外周血管疾患的超声诊断工作,掌握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超声引导下肿物、脓肿置管引流以及肿瘤硬化、射频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新技术。在SCI及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麻省总医院研修。在美期间主要从事甲状腺癌基因突变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研究及弹性成像在肝脏、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医脉通:请问我国当前超声检出的现状如何?


陈路增医生:在我国,甲状腺结节是一种高发疾病。不同的流调数据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不尽相同。2014年,中国学者开展一项研究,纳入6000余例北京大兴区的患者,数据显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达到49%。而最新的2020年的一篇研究,纳入了31个省市自治区的7800多个受访者,甲状腺结节发生率为21%。尽管流调数据有所不同,但整体来看,我国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是很高的,而多数甲状腺结节是通过超声检查出来的。

 

医脉通:目前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存在一些争议,有专家建议随访,但也有专家建议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或手术治疗,您怎么看?


陈路增医生:目前,有关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疾病的治疗存在争议,不同的专家会给出不同的建议。

 

我个人觉得这些专家的建议固然重要,但让患者共同参与诊疗过程同样重要。首先,患者是有知情权的,要让患者了解甲状腺癌是一种低危的癌症,可以通过随访来对病情进行追踪观察;其次,要让患者自己进行医疗决策,我们医生要告诉患者整个甲状腺癌的病程,以及甲状腺癌的转归,这样患者会有自己的选择。尽管多数患者并非医疗专业人士,做出治疗决策有些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科普宣传,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让患者更多地了解甲状腺癌,长此以往,可使我国甲状腺癌诊治水平与国际接轨。

 

医脉通:请问在甲状腺疾病领域,您的团队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果?


陈路增医生:尽管甲状腺癌是一种低危癌症,但是仍有部分甲状腺癌是高风险的。我们团队主要关注甲状腺癌的侵袭性,致力于甲状腺结节的低风险和高风险的划分。


我们推进了甲状腺结节粗针活检工作。目前美国ATA指南、NCCN指南等建议将细针的细胞学诊断作为甲状腺癌首选的病理学诊断方式,我们科室回顾分析了13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粗针活检结果,并与同期细针细胞学抽吸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数据显示,对于>5mm的甲状腺结节,粗针活检取材满意率高达97%,而同期做FNA细胞学穿刺的取材满意率只有91%;而对于5mm以下的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的取材满意率达到90%,而同期FNA只达到了40%。并且,在大量的粗针活检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需要急诊手术处理的严重并发症。

 

对于甲状腺结节,病理学是明确甲状腺恶性风险分级的一项重要指标,甲状腺乳头状癌高细胞型、鞋钉型等病理亚型提示高侵袭性。通过粗针活检能够确定结节病理分型,为甲状腺癌的风险分层做出贡献。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