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是心力衰竭。对于透析患者而言,心衰是其心脑血管疾病入院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肾内科医师必须会诊疗CKD患者的心衰。近日,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丁小强教授,就CKD患者心衰的机制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相关介绍。
一、机制与流行病学
丁教授介绍到,心脏和肾脏存在极为密切的交互作用,共同维持血压稳定、细胞内外的体液平衡和灌注血流。病理的角度而言,心脏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
与无CKD人群相比,CKD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差异高达15.8。通过对以肌酐为基础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以胱抑素C为基础的eGFR的临床研究显示:在低eGFR和高尿蛋白的CKD人群中,心衰的住院率和再住院率均更高。
丁教授再次提醒到,心衰是
二、CKD患者心衰危险因素
1.原发病角度的危险因素
从原发病角度而言,CKD患者出现心衰可分为传统心衰危险因素与CKD独特的危险因素。传统心衰危险因素有高龄、男性、吸烟等;CKD独特的危险因素分为化学性刺激(如尿毒症毒素、贫血、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与机械刺激(容量过负荷、动静脉内瘘)。随着CKD的进展,传统心衰因素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肾脏特异性的危险因素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图1)。
图1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原发病角度)
2.病理生理角度的危险因素
从病理和生理角度而言,慢性压力过负荷、进行性容量过负荷、心肌病等方面会加重心力衰竭的情况出现。此处,心衰可出现射血分数保留或者射血分数下降(图2)。
图2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角度)
丁教授明确了,在CKD4-5期的人群中,脉压差>69mmHg的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明显增高。实际上,血管硬化也是心衰的重要风险之一。首先,高龄、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会导致CKD病人容易出现血管硬化。其次,因CKD所致的钙
肾脏病特异性危险因素,一方面是尿毒症毒素。丁教授强调透析不能够完全地将血液中的肾毒素滤过,尤其是和白蛋白结合后的毒素,而这些毒素中包括了硫酸吲哚酚。硫酸吲哚酚>32.35ug/ml是血透患者急性左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硫酸吲哚酚累积与血透患者的心衰发作和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CKD会导致FGF-23的升高。FGF-23升高不仅仅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还会引起心衰。高FGF-23与心衰发生密切相关。与无CKD人群相比,CKD患者中FGF-23与心衰的关联性尤为明显。
此外,CKD人群还有冠脉钙化方面的困扰。随着eGFR下降,中-重度冠脉钙化在CKD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中-重度冠脉钙化是CKD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显著相关性。
最后,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动静脉内瘘会导致患者右心功能不全。平均长达2.5年,AVF/AVG的建立导致右室扩张和右心功能不全,进而增加CKD心衰发生的风险(图3)。
图3 动静脉内瘘造成心衰的风险因素关系示意图
此外,
三、CKD患者心衰的诊断
丁教授为CKD患者心衰推荐了如下的诊断流程(图4)
图4 疑似CKD患者心衰诊断流程图
丁教授提出在判断CKD患者是否患有心衰方面,需要重点评估患者容量,胸片/肺超声、下降静脉内径、中心静脉压、生物电阻抗。同时,CKD的部分临床表现,如
综合评分方面,CKD患者KCCQ评分是有助于发现亚临床心衰的,其评分低于四分位数(≤74.5)的患者,新发心衰的风险明显增加。
生物标志物方面,BNP/NT-proBNP及cTnT可以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衰的发生、左心室肥厚及左房扩张,然而具体临界值不详。
最后,CKD患者心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及左室扩张、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瓣膜钙化、右室功能不全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随着eGFR下降,越来越多的CKD患者存在左室肥厚,这将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射血分数保留或下降且伴有心功能不全的透析患者中,右室收缩功能减退均明显降低患者生存率。
对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随着超滤进行,心肌灌注降低,心功能出现可逆性异常,表现为心肌顿抑,其发生常早于外周低血压,为组织灌注不足的早期表现。
最后,CKD患者心衰容量评估重点如下图所示(图5)
图5 慢性肾脏病心衰容量评估重点
除重点外,采用肺超声、B线评估肺水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
四、CKD患者心衰的治疗
丁教授将CKD患者的心衰治疗流程图总结如下(图6)。
图6 CKD患者的心衰治疗流程图
丁教授着重介绍了ARNI药物,此药是CKD伴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的治疗基石(图7)。
图7 ARNI类药物使用重点
此外,2019KDIGO CKD合并心衰国际多学科争议会议将β受体阻滞剂列为CKD合并心衰患者治疗的基石之一。同时,对于水钠潴留的患者而言,合理利尿剂有助于提高其1年生存率,但过量使用会使CKD患者肾功能受损。而盐皮质受体拮抗剂(MRA)在CKD3期心衰患者中的有效性和无CKD的患者相当,但需要注意血钾水平。
最后,对于CKD患者的心衰,丁教授强调了一下三点:
第一,心脏和肾脏具有共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危险因素,CKD合并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需得到更为广泛重视;
第二,CKD心衰是复杂的临床综合征,需要谨慎地将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物、影像学评估以及治疗策略进行整合;
第三,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CKD及心衰背景下的药物副作用,并密切监测心肾功能。
丁小强教授是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肾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华肾脏病学会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上海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专家组成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本文整理自丁教授在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1)上的讲话。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