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于4月23日-24日通过“线下+云端”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召开。在4月23日下午的黑色素瘤与肉瘤专场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陈静教授解读了《CSCO
三种亚型软组织肉瘤的化疗方案
横纹肌肉瘤的围手术期化疗方案更新
横纹肌肉瘤分为多形性横纹肌肉瘤与非多形性横纹肌肉瘤,两者的治疗方案相去甚远。在《CSCO软组织肉瘤诊疗指南(2021年版)》(以下简称《指南2021》)中,非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的指定更为清晰,包括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腺泡型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肌肉瘤。
在《指南2021》,CSCO肉瘤专家组新推荐了一些围手术期化疗方案,主要包括术前及术后方案。
横纹肌肉瘤依据危险度被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研究者需要依据横纹肌肉瘤的危险度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在《指南2021》中,低危组新增
图1. 增加的围手术期化疗推荐方案
《CSCO软组织肉瘤诊疗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指南2019》)中收录了以病理亚型、TNM分期以及IRS分组为危险分度因素的《横纹肌肉瘤危险分度》。此次,《指南2021》新增患者年龄以及FOXO1融合基因作为危险分度因素,这是由于基因检测的普及且FOXO1融合基因阴性的腺泡型横纹肌肉瘤预后较好。
图2. 横纹肌肉瘤危险分度变化
研究显示,70%-80%腺泡型横纹肌肉瘤存在13号
图3. FOXO1融合基因对预后的影响
图3A、B显示,当腺泡型横纹肌肉瘤的FOXO1融合基因阴性时(蓝色线条),其总生存期(OS)和无事件生存期(EFS)与预后最好的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相似;当其FOXO1融合基因阳性时(黄色线条),其预后较差。图3C显示,FOXO1融合基因阴性的腺泡型横纹肌肉瘤患者的转移比例与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类似。基于上述研究,《指南2021》新增FOXO1融合基因作为危险分度因素。
影响横纹肌肉瘤5年EFS和OS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以5cm为界限)和年龄(以10岁为界限)是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因此,《指南2021》新增年龄作为危险分度因素。
在《指南2021》中,转移或复发不可切除患者的二线推荐方案有以下3处调整:(1)删除了《指南2019》中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的推荐;(2)新增了多柔比星(ADM)+异环磷酰胺(IFO)方案;(3)新增了
基于病理类型的
《指南2021》中尤文肉瘤的主要更新与病理类型相关。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新了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骨与软组织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包含了尤文肉瘤、伴有EWSR1-non-ETS融合的圆细胞肉瘤、CIC重排肉瘤以及伴有BCOR遗传学改变的肉瘤。
由于病理类型的更新,《指南2021》中明确了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的4种类型,并依据INT-0091研究结果,增加长春新碱+多柔比星+环磷酰胺(VCD)作为转移患者的术前化疗方案。此外,《指南2021》中还增加了三种罕见的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的简介。
图4. INT-0091研究结果
非特质型软组织肉瘤的化疗更新
在《指南2019》中,仅多柔比星(A)及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AI)两种化疗方案获得CSCO肉瘤专家组推荐。而在《指南2021》中,CSCO肉瘤专家组对化疗方案进行了两项调整:(1)基于双药联合的OS优于单药,AI方案的排序被调整至A方案前;(2)一项意大利研究显示,术后接受表阿霉素+异环磷酰胺(EI)方案可改善无病生存期(DFS)以及OS。基于这项研究以及阿霉素的缺乏,《指南2021》新增了EI方案。
靶向/免疫治疗的更新
基于一项
在《指南2021》中,针对化疗不敏感的腺泡型软组织肉瘤,安罗替尼由II级推荐变为 I级推荐,其证据级别由原来的2B类证据上升为2A类证据。此外,在特殊病理亚型的靶向治疗中,CSCO肉瘤专家组在《指南2021》新推荐Tazemetostat治疗上皮样肉瘤。该推荐是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0年1月加速批准Tazemetostat上市,用于治疗不适合完全切除的转移性/局部晚期上皮样肉瘤。
在免疫治疗方面, CSCO肉瘤专家组在《指南2021》中保留了III级推荐
结语
虽然我国软组织肉瘤相关指南起步较晚,但相信随着病理分期的细化、基因筛查的普及以及临床研究的深入,软组织肉瘤相关指南将不断完善,使患者得到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以及临床获益。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