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前进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由一个普通的会诊开始
前段时间呼吸内科请会诊,是一位77岁的老年女性,因“咳痰喘10天余”入院,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既往有“高血压、
本人应邀会诊,综合上述会诊单信息,来到呼吸科的第一件事不是想着去床边看患者,而是心怀噗通噗通小激动的打开PACS看看患者的胸部CT,呼吸科嘛,想着总免不了胸部CT喽,打开一看果然查了,嘿嘿,第一步get。
胸部
然而,抱歉,上面这些影像学改变可不是我关心的,我急迫的寻找那个属于我的角落……果然有惊喜!虽然整个胸部CT只带到了一个层面(好险),不过这已经足够。
胸部CT的最后一幅图:
我幸运的在胸部CT最后也是唯一的一张图片中看到了我想要的——右侧肾上腺内侧支的小结节影!而其他大部分医生不会去关注这个角落,甚至影像科医生也会忽略这个小细节……
然而我在还没有仔细翻阅病例资料和面诊患者的情况下,凭借“高血压、反复低血钾、肾上腺结节”这三点,已经基本锁定了“
剩下get第三步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序贯完善24h尿钾、动脉血气、立位肾素醛固酮、
肾上腺CT:
蛛丝马迹猎手
“蛛丝马迹”一词,出自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意思是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一种昆虫)的印记可以查明它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这些蛛丝马迹对于普通的追寻者来说可能意义不大,而对于高级的猎手来说则可能是一锤定音的无价之宝,藉此指引猎物最终的方向。
除了内分泌科医生很少有人去关注胸部CT上的肾上腺,虽然只可能有一或两个层面,但多瞅一眼说不定有惊喜,可能提示肾上腺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大量的头颅MR平扫上的垂体也一样没人关注,虽然涉及垂体的只有有限的几个层面,但是对那些高血压致梗塞或出血的患者,本身
诸如此类的小经验还有很多,比如,对于一个长期乏力的患者,
每每我们门诊时快速结合病史、体征和那些容易忽视的小细节,坚定的告诉患者:你的垂体很可能有个小腺瘤(肢大体征等),你的肾上腺很可能有问题,你的肾小管可能有问题,你的甲状腺可能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一下,balabala……患者从最初的怀疑到最终确诊疾病后的信服和感激,这给很多时候略显无趣的行医之路上增添了欢愉。
这提示我们,医生在临床诊疗中要关注辅助检查“附赠”的蛛丝马迹,一旦抓住,说不定就是另外疾病诊断的重要方向标,而这些都是原本看起来很常规的检查,不论你关注或不关注,它就在那儿,等待着有经验的“猎手”……
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蛛丝马迹”一旦到了猎手的手中,便成了结实的绳索,而来自不同方向却指向同一个猎物的的绳索会汇聚成坚实的网,最终将猎物牢牢的锁住。
然而,蛛丝马迹的寻找绝非靠运气,对猎手来说是长期理论和野外狩猎经验的积累,对医生亦然,如果没有对某个疾病从基础到临床透彻的理解和实践,即使万千线索放在手中亦如若有若无的蛛丝般感觉不到,更不要谈将各种看似单一的线索结成坚实的抓住疾病的大网……
作者介绍
张前进医生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讲师、硕士研究生,宿迁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宿迁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对内分泌疾病尤其疑难、少见/罕见病保持浓厚兴趣,个人公众号「内分泌调控者」。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