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时期-亿连线 第十二期|梁爱斌教授:后疫情期,CLL/SLL的规范化诊疗该如何到位?
2020-03-26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绝对不能放松警惕。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以老年为主,伴有并发疾病,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如何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做好CLL/SLL患者的诊疗工作,是目前血液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此,医脉通特推出亿连线专家公开课系列活动,旨在通过线上开展科普、诊疗工作,为血液科一线同仁提供学术支持。3月20日,上海市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黄文荣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军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尹青松教授莅临我们的直播间,共同探讨后疫情期CLL/SLL的规范化诊疗管理。【医脉通】将直播的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专家简介


梁爱斌_副本.png


梁爱斌 教授

血液肿瘤中心主任

上海市同济医院副院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常委


黄文荣_副本.png


黄文荣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血液科副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罗军_副本.png


罗军 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副主任

博士,硕士生导师


尹青松_副本.png


尹青松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血液科副主任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新冠时期,CLL/SLL患者的规范化诊疗管理


1. CLL/SLL患者的管理应严格把握治疗指征


众所周知,CLL/SLL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中位诊断年龄为72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身体状态变差,且往往伴有各种并发疾病。CLL/SLL是一种惰性疾病,进展较为缓慢。新冠时期,应当对CLL治疗指征进行更严格的掌握,在可治可不治的情况下,尽量延后治疗。


图片1.png


图 CLL/SLL治疗指征


对于无治疗指征的患者,通常需2~3个月随访一次,主要进行血常规、临床体检或B超检查,以判断疾病有无进展。新冠时期,如果患者已经到了随访期,但自我感觉没有明显疾病变化时,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也可通过电话或互联网进行随访。


如果患者感觉不适而需要就医,建议先在社区医院或当地医院进行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去上级医院治疗。


2. 如果患者必须去医院进行诊疗,需注意哪些问题?


按照现有的发热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发热患者首先应该到发热门诊进行新冠筛查,包括血常规、肺部CT甚至DNA检测;排除新冠肺炎后,患者可以到血液科门诊进行常规诊断,首先通过临床检查结合外周血的流式免疫分型,以及遗传学相关的检查来确定诊断。确诊后,根据CLL/SLL治疗指征确定患者是否需要治疗。


患者在就医时需注意:①事先预约,熟悉流程,做好充分准备可减少就诊时间;②就医路上和医院内,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③如果条件允许,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④时刻注意手部卫生,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⑤在医院接触门把手、门帘等物品后,应使用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


3. CLL/SLL患者的健康生活管理


除了接受规范治疗外,患者还需保持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和运动,并做好情绪管理。


图片2.png


图 CLL/SLL健康生活管理


新冠时期,如何优化CLL/SLL治疗选择?


1. 疫情当下,口服治疗是CLL/SLL患者的理想选择


口服BTK抑制剂伊布替尼的问世,使CLL/SLL治疗从免疫化疗时代向靶向治疗时代变迁。依据NCCN(2020.V1)指南,无论CLL/SLL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及预后如何,伊布替尼(ibrutinib)均为首选治疗方案(1类证据)。新冠疫情下,医疗资源紧张、交通管制问题严峻,居家口服治疗是非常理想的治疗方式。


图片3.png


图 NCCN指南(2020.V1)推荐CLL/SLL治疗方案


2.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伊布替尼单药治疗能为CLL/SLL患者带来远期获益


PCYC-1102/1103研究纳入≥65岁初治(n=31)及复发/难治性CLL患者(n=101),接受伊布替尼420或840 mg治疗。结果显示,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初治CLL患者,7年无进展生存期(PFS)高达80%。


图片4.png


图 伊布替尼单药治疗CLL患者的PFS获益


Resonate 2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开放性随机Ⅲ期研究,纳入269例≥65岁初治CLL/SLL患者,随机接受伊布替尼或苯丁酸氮芥治疗。结果显示,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的5年预计总生存(OS)率显著高于苯丁酸氮芥(83% vs 68%)。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伊布替尼5年随访累积最佳客观缓解率(ORR)达92%,完全缓解(CR)率增加至30%。此外,伊布替尼还可带来显著血液学和症状改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结肿大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苯丁酸氮芥。在5年随访期间,因疾病进展(PD)而中断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比例仅为6%。


图片5.png


图 伊布替尼与苯丁酸氮芥治疗CLL/SLL患者的血液学及症状改善情况


A041202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Ⅲ期研究,纳入547例≥65岁初治CLL/SLL患者,随机接受伊布替尼单药、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IR)或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治疗,中位随访32个月。结果显示,伊布替尼单药比BR治疗的PD或死亡风险降低61%。


3. 与CIT相比,伊布替尼治疗可为CLL/SLL患者带来更显著的生存获益


E1912研究是一项随机Ⅲ期研究,纳入529例≤70岁的初治CLL/SLL患者,随机接受IR或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FCR)治疗,中位随访33.4个月。结果显示,与FCR相比,IR治疗组的PFS和OS显著改善,PD风险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65%和83%。


交叉研究显示,无论总体人群还是老年或有合并症人群,与化学免疫治疗(CIT)相比,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可为初治CLL/SLL患者带来更长的PFS。


图片6.png


图 伊布替尼单药与CIT一线治疗CLL/SLL的间接比较


梁爱斌教授最后总结道:


疫情当下,CLL/SLL患者可通过电话、互联网途径进行随访;如非必需,建议患者居家观察或采用口服药物伊布替尼治疗;如果必须返院治疗,需通过新冠筛查,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总之,CLL/SLL患者无需过分担忧,在血液科医生的专业帮助下,大家的诊疗可以得到保障。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