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衣仁心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一则“5岁
从官方通报来看,患儿是因“急性坏死性脑病”抢救无效死亡,但医方因为在治疗过程中输错药而付出了惨重代价——两名当班护士遭辞退!目前医院已与患儿家属就善后事宜达成一致,医院也为此承受了名誉损失。在今天官方通报之前,很多媒体“抓眼球”取的标题都是“5岁脑炎患儿被输错药身亡”,注意,是被输错药身亡!随着官方通报,患儿的真正死因也公之于众。
其实,输错药这样的错误并不罕见,可以说时有耳闻,媒体也不时有曝光,国内国外都有。
3年前,据安徽商报消息,4岁小男孩高煜洋在家发烧,4月27日被家人送到淮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不料输液后口吐白沫呼吸停止,经紧急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系医生误将
2016年,@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也曾爆料过一件护士输错药事件:这是发生在北方一家三甲医院儿科的事情,六天前,实习小护士不注意把别的患儿的
最后的处理结果:赔付五千元,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承担,双方签署免责协议,实习小护士被停止实习,医院儿科决定今后不再带实习生。
同样的“丑闻”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存在:英国全民医疗系统2013年7月16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14家公立医院7年里导致1.3万名病人死亡。
英国的医疗体制被称为国家卫生服务体制,是典型的全民免费福利型医疗体制模式。依据《国民健康服务法》建立的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也声称其宗旨是提供全面的、基本上公平的服务,即主要视患者的实际需要,而不是根据其支付能力提供医疗服务。人人都享受医疗保障。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医疗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丑闻事件,而且是在14家公立医院同时存在,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英国全民医疗系统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结论是疏忽和怠慢。涉事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医护人员,缺少护理床位,医生职业资格管理混乱,医护人员和病人接触时缺乏同情心等。
这些事件,是非对错、责任一目了然。都是医生护士的错,是医院的错!从这些事件中传递出同一个强烈的声音——医疗安全!护理安全!在全社会的沸沸扬扬中,这一点非常明确,每个人都在关心和关注医疗护理安全问题。人们莫不担心今天的他,明天可能就是我自己。
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始终是医院的生命线。质量是安全的保证,安全是质量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没有医疗护理质量就没有医疗护理安全;没有医疗护理安全,就没有病人的安全,社会和各色人等就会人心惶惶,危机四伏,视医院为畏途,视医务人员为豺狼虎豹;没有病人的安全,医院和医生护士又怎么会安全,又哪来的安全感。谁又能阻挡如洪水一样滔滔的舆论之声?!
在一些医院的管理层,医疗安全永远也不如医院的创收重要。一些医务人员对生命缺乏敬畏感,漠视生命,眼中只有病,没有病人;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缺乏敬畏感,漠视规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我行我素,投机侥幸。
几乎所有的医院为了患者安全,减少医疗差错,都制订了相关预案、规范、制度和奖惩条例等,行业内部也有规则、守则、规范及自律、他律和监督措施等,但医疗差错还是在无时无刻地发生着。距离消灭医疗差错的目标还很遥远。究其原因,正如专家指出的,主要就是一些最基础的制度在一些医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没有执行制度要比没有制度更为可怕。
对患者安全的危害并不会随医院诊断治疗技术的进步而自然减少。医院管理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医务人员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将患者安全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不怕麻烦,不存侥幸,认真核对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等最基础的制度,使这些基础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患者安全,最重要的是医生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敬畏。由于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多为单个实施,因而确保每个人行为的准确性极为重要。需要强而有力的行政干预和强制执行。让每个人都无条件地各负其责。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按照海恩法则分析,当一件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此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及时解决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发表著名报告——《错误凡人皆有:构建一个更安全的卫生系统》。报告特别指出,医疗不良事件或医疗疏失是由一连串的失误所造成,大部分的医疗不良事件并非因为个人的疏忽或缺乏训练,75%的医疗问题来自系统的失误。所以流程设计要考虑人性方面的限制(弱点),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应有全院系统化思维,建立全院化的医疗风险管理体制,从医院管理体系上,从运行机制上、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治标且治本。
如果有关部门和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能正视现实,正确面对,高度重视,科学收集、深入挖掘、整理归类,排查隐患,集中智慧对症下药,堵住死角,通过这样的努力改变和完善,我们的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是不是可以更上一层楼?医患战争是不是就可以减少一些?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与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相联系,一个看起来小得不能再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人命关天的后果。在医疗安全上,我们决不应该做“事后诸葛亮”,要重在预防上做足功夫,抓事前和事中,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化于无形。医疗安全,需要一丝不苟环环相扣扎牢安全的篱笆,切忌口头上的重视,形式上的面面俱到,搞运动式的大呼隆。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对医疗安全事件的防范,如果没有医务人员观念、意识和行为上的根本改变,是谈不上重视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不仅仅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事,更与每一个医务人员有关,责任重于泰山。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