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王理伟教授:胰腺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解读!
2019-08-11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发性胰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居高不下。如何提高胰腺肿瘤的诊疗和研究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2019年6月14日-16日,2019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胆胰肿瘤大会在重庆顺利召开。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理伟教授为我们解读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的要点及相关研究。


1565659898403267.jpg

王理伟教授

临床肿瘤学二级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

仁济医院MDT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兼胰腺肿瘤学组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上海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王理伟教授专访

 

医脉通:为提高我国胰腺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促进临床研究及其他研究的进展,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肝胆胰肿瘤三个专家委员会共同举办了本次大会,请您解读下本次会议CSCO胰腺癌指南治疗的要点?


王理伟教授:最新版CSCO胰腺癌指南在今年4月份发布,主要是针对2017年到2018年期间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的内容更新。第一,2018年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PRODIGE24研究中,比较了mFOLFIRINOX和吉西他滨单药用于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将之前用于晚期胰腺癌的一线治疗的方案用于了辅助治疗,使术后辅助治疗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mFOLFIRINOX组的DFS明显优于吉西他滨组,分别为21.6个月和12.8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更高,分别为39.7%和21.4%,中位OS分别为54.4个月和35.0个月。第二,序贯放化疗用于胰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使原来不可切除的部分患者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第三,转移性或晚期胰腺癌中新提出维持治疗的概念,主要有两个相关研究,一是欧洲的研究, FOLFIRINOX治疗4个月之后,改用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维持治疗,结果分析发现,持续组和维持治疗组的6个月PFS率相当,而维持治疗组的OS略优于持续组,这也就证实4个月FOLFIRINOX方案后采用5-FU+LV维持治疗是可行且有效的;第二个是中国的研究,关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S-1)(AS)后,替吉奥维持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研究,结果显示,S-1维持治疗组(n=49)和无维持治疗(n=35)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0.4个月和5.1个月,中位OS分别为16.7个月和8.1个月,结果可见,后续S-1单药维持治疗有效且可耐受,能够获得更好的OS和PFS。

 

医脉通:请您介绍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下本次大会上胰腺癌的原创研究有关靶向治疗方面有哪些进展?


王理伟教授:2018年底之前,靶向治疗都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尽管在一项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吉西他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显示阳性结果,但是OS只延长了12.7天,临床实践中很少会应用这样的研究结果,可称为“耐看不耐用”的研究。在刚结束的ASCO大会上,POLO研究结果中,奥拉帕利用于晚期BRCA突变胰腺癌维持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结果,奥拉帕利维持治疗组的中位PFS为7.4个月,而安慰剂组为3.8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7%,研究结果同步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免疫治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也进行了一些探索,目前看来,单药免疫治疗几乎无效,但是免疫联合治疗在早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因此值得进一步探索。如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方案。

 

本次大会上有一项原创研究是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铂类化疗治疗后使用PARP抑制剂进一步治疗。围绕这一研究,PARP抑制剂是否可以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等用于胰腺癌的维持治疗,将来都会进行这些方面的探索。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