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明明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胆红素经血液运输到肝脏,脂溶性胆红素经肝脏转变成水溶性胆红素,然后排泌到胆道系统,再经肠道排出体外。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称为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称为
下面,笔者将介绍几种导致黄疸的常见原因。
一、胆红素来源过多
红细胞破坏增多,是造成胆红素来源过多的直接原因。而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者多为溶血因素,比如药物因素(如
这种情况称之为溶血性黄疸,其特点是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比例升高。患者多有溶血因素,并有不同程度的
二、先天性代谢异常
肝脏处理胆红素时,首先是要把血液中的胆红素摄取到肝细胞内,再进行各种代谢处理,摄取过程和代谢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酶的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下降可引起血清胆红素代谢障碍,这种情况称之为先天性黄疸。
不同的代谢酶缺乏或活性下降可引起不同的综合征。例如:Gilbert综合征是由
临床上发现的先天性黄疸患者,其血清总胆红素大多为轻度升高,根据酶的缺陷不同,有的是间接胆红素升高,有的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患者以儿童、青少年为主,大多无自觉症状,肝功其他指标正常。
三、肝脏代谢能力下降
肝脏因炎症坏死、肝细胞数量大幅减少而不足以满足胆红素代谢需要,所引起的黄疸称为肝细胞性黄疸。其特点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升高,后者升高更为明显,多伴肝功明显异常,患者常有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等消化道症状。
因肝脏本身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所以肝脏轻度炎症、肝细胞少量坏死一般不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不会有黄疸或仅表现为隐性黄疸,一旦有黄疸出现说明肝细胞损伤严重。胆红素的升高是一个蓄积的过程,而转氨酶的升高是肝细胞破损后的即时释放,所以血清胆红素与转氨酶的升高往往并不同步,血清胆红素的升高一般要在血清转氨酶显著升高5-7天后才会表现出来。“酶胆分离”是指血清转氨酶从极高水平逐渐下降、而胆红素仍在逐渐升高至极高水平的一个过程,提示肝脏大面积坏死,是预后不良的征兆。我国常见的肝病是各种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
四、胆汁排泌不畅
肝脏完成胆红素的处理后需通过胆道系统将胆红素排出,因胆道排泄不畅引起的黄疸称为梗阻性黄疸,其特征表现为: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同时伴有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显著升高。患者可出现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大便呈陶土色。引起胆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胆石症、胆管肿瘤、胰头或壶腹部肿瘤。少见原因是胆道的先天解剖异常,见于婴幼儿。
梗阻性黄疸应注意与肝内胆汁淤积鉴别,肝内胆汁淤积为肝内毛细胆管、细胆管和小叶间胆管病变或阻塞所致。肝脏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梗阻性黄疸有胆管扩张,并多能找到引起梗阻的原因,需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汁淤积常有皮肤瘙痒,常见疾病有
五、注意食物干扰因素
由于血清胆红素的检测采用的是比色法,故食用含胡萝卜素高的食物可使血液内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影响检测结果。建议需要进行肝功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的5-7天内不要食用含胡萝卜素高的食物(如芒果、橙子、南瓜、木瓜和胡萝卜等),以保证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姚光弼.胆红素代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9(1):44-46.
[2]吴梦超,李梦东,主编.实用肝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1年,第一版:447.
[3]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J].胃肠病学,2016;21(1):39-52.
[4]刘玉兰,陈国栋.黄疸诊断的临床思维[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2):1077-1079.
[5]Chen HL,Wu SH, Hsu SH, et al. Jaundice revisite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herited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s[J].J Biomed Sci. 2018; 25(1): 7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