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数据显示,
造影剂肾病是指应用造影剂后48小时内血肌酐在基线水平上增加25%~50%或绝对升高44.2~88.4 ummol/L。高危患者发生率约为15%,普通患者发生率<1%。
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核心机制为髓袢和集合管及肾间质的缺血和毒性损伤,与造影剂的黏滞度、渗透压、氧化应激等有关。有研究发现,不同渗透压的造影剂未发现有明显差别,造影剂黏滞度可能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
患者表现为非少尿性
25%~30%的患者有遗留肾损害,10%需长期透析。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
1. 基础肾功能评估
在应用造影剂之前评估基础肾功能非常重要。基础肾功能评估是预测接受PCI的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危险的重要方法。
eGFR<60 mL/min(相当于男性Cr>115 μmol/L或女性Cr>88.4 μmol/L)的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显著升高,应特别注意。
2. 水化
水化可以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肾血管收缩,减少造影剂在肾脏停留时间,减少管型形成,从而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有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在造影前6~12小时,并持续至术后6~24小时,使用生理盐水(
3. 连续
对于严重肾病的患者,在术前数小时和术后即刻进行血液滤过是必要的措施。
血液滤过在介入前4~8小时开始,并持续至术后18~24小时。
4. 药物
图 应用造影剂患者的处理程序
节约造影剂的技巧
1. 选择直径偏小的指引导管,7F导管的造影剂用量远大于6F导管。
2. 造影时确保导管同轴型,1~2 mL造影剂可清楚显影。
3. 导管相对深插,可减少造影剂反流。
4. 少冒烟,必须冒烟时用电影代替透视。
5. 高浓度造影剂显影更好,从显影角度低渗优于等渗,可以节约造影剂量。
6. 推送造影力量适当,太轻和太重都会增加造影剂量。
7. 可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性造影。
8. 指引导管系统用
9. 支架定位时,由术者造影定位(<1 mL造影剂),助手快速释放,避免动作延迟导致支架摆动和反复造影。
10. 支架长度可适度偏长,以确保覆盖病变。
11. 最后造影明确术后情况及远段有无穿孔。
12. 可采取分次PCI的策略。
不用造影剂的技巧
1. 指引导管到位:注意导管头的特征性摆动及软导丝探查。
2. 牢记血管解剖:术中采用和造影相同的
3. 注意定位标记:靶血管的分支和靶病变附近的钙化等。
4. IVUS指导:可用腔内影像替代造影,明确病变部位、程度、血管直径、支架膨胀和贴壁情况,以及有无夹层。
专题链接>>> 第十七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9)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