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的胃癌信号,多一些认识少一些风险
2019-01-28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胃癌

作者:汪明明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本文由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据权威部门公布的资料,2018年在我国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胃癌位居第3位,其中在男性位居第2位,在女性位居第5位,我国胃癌发病人数占全球所有胃癌新发病例的40%以上。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关键。


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是胃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但胃镜检查需有一定指征,无症状的胃癌患者可能疏于检查,少数患者也恐惧胃镜检查,所以一些胃癌难以早期发现。为此应运而生的胃癌血清标志物检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诊断线索,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进一步的诊疗选择。


一、半胱氨酸蛋白酶S(CST4)及抑制剂


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间质组织蛋白酶,有多个家族成员,能松弛和溶解癌周围的间质组织,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重建。体外试验和活体实验发现,其重要的家族成员半胱氨酸蛋白酶S(CST4)在胃癌细胞株和组织中显著上调,因而认为胃癌细胞CST4的异位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浸润、血管生成和转移。相对应的CST4抑制剂是一种分泌型蛋白,其作用相反,能与该蛋白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起到阻止肿瘤的生长、肿瘤血管生成、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重要作用,在胃癌时也可出现强表达。


血清CST4或其抑制剂的检测有助于胃癌和结直肠癌的诊断。有学者采用 ELISA检测法对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提示,血清CST4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0%和85.8%,均高于癌胚抗原、CA-199、CA-724和CA-125 。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液提示,当血清CST4阈值为177.7 pg/ml时,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3% 和88.4%。血清CST4抑制剂水平,若为0-101 pg/ml,提示处于癌症低风险区;若为101-111 pg/ml,提示处于癌症中低风险区;若>111 pg/m,提示处于癌症中高风险区。


二、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属门冬氨酸酶家族,有1-7个组,按生物特性和免疫原性分为胃蛋白酶原I(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两个亚群。1-5组为PGⅠ,主要由胃底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6-7组为PGⅡ,除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外,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也能产生PGⅡ。


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而具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少量胃蛋白酶原通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胃蛋白酶原反应了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胃酸分泌增多PG升高,分泌减少或胃黏膜腺体萎缩PG降低;PGⅡ则与胃底黏膜病变的关系较大。胃黏膜的病变可引起胃蛋白酶原代谢的异常,血清PGⅠ、PGⅡ水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血清PGⅠ水平、以及PGⅠ/PGⅡ比值(PGR)可用于胃癌的诊断参考,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50%-80%,但不同的文献报告,PGⅠ和PGR阈值选择差距较大,其可能与实验设备、试剂以及被研究人群不同有关。我国专家共识中,将PGⅠ≤70μg/L且PGR≤3界定为PG阳性。


三、胃泌素17


胃泌素是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激素,具有促进胃酸分泌、促进胃肠道黏膜生长、调节食管括约肌等作用,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胃泌素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G17、G34、G14、G6、G52、G71,但以G17占绝对多数。作为反映胃黏膜分泌功能的指标之一,G17与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Ⅱ及其比值已被列为早期胃癌筛查项目之一。


研究表明,胃癌患者可出现血清G17水平升高。 Konturek等对72例胃癌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胃癌组血清胃泌素高于对照组,肠型胃癌组的高胃泌素血症患者明显多于弥散型、混合型胃癌组,研究证实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胃泌素参与, 其对癌细胞的生长及恶性转化有一定的意义。


胃泌素不仅刺激胃酸分泌,还可作为多种胃壁细胞的生长因子,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胃壁细胞会演变成为癌细胞。由胃炎到胃癌,胃泌素的生成逐渐增多,其水平增高超过6倍。另有文献提示,G17水平<0.5pmol/L和>4.7pmol/L均与胃癌高风险相关,因而提出联合多项血清学指标的筛查策略有助于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我国早期胃癌筛查方案中建议,当PG I ≤70 ug/L,PGR ≤7.0,且G17≤1 pmol/L或G17≥15 pmol/L应行胃镜检查。


四、糖脂类抗原及癌胚抗原


糖脂类抗原(CA)为一类高分子量糖蛋白,有多个家族成员,研究较多的与胃肠恶性肿瘤相关的糖脂类抗原有CA-199、CA- 724、CA-125、CA242等。癌胚抗原(CEA)最早是从结肠癌和胚胎组织中提取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存在于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癌症细胞表面,是细胞膜的结构蛋白。


但无论是糖脂类抗原还是癌胚抗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对胃癌的诊断意义不大,在进展期胃癌中阳性率仅为20%-30%,在早期胃癌中阳性率低于10%。因而我国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 不建议将CA-199、CA- 724、CA-125、CA242和CEA检测作为胃癌的筛查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娟,冯震博.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10,16(3):374-376.

[2].Zhang YQ, Zhang JJ, Song HJ,et al. Overexpression of CST4 promotes gastric cancer aggressiveness by activating the ELFN2 signaling pathway[J]. Am J Cancer Res. 2017 ;7(11):2290-2304. 

[3].Dou Y, Lv Y, Zhou X,et al. Antibody-sandwich ELISA analysis of a novel blood biomarker of CST4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J]. Onco Targets Ther. 2018,28;11:1743-1756.

[4]葛俊亮,陶绍能,阮昊,等.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良恶性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42(5):440-442.

[5].徐晓文,冯萍,陈芳,等. 胃蛋白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4):717-719.

[6].付明生,潘淑贤,许兰涛,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5):420-422.

[7].穆亚娟,冯义朝.血清胃泌素17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07-08; 24(19): 2996-3001.

[8].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8,23(2):92-9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