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引起急性肾衰竭的6大类药物,你了解多少?
2018-11-21

作者:李青 天津市泰达医院  


肾脏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形成。慢性肾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肾小球损伤,而药物和毒物容易导致肾小管和肾间质损伤。


药物导致的急性肾衰竭主要是药物的直接毒性或者过敏反应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者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易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常见药物


1. 解热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


包括阿司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吲哚美辛(消炎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扶他林)、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


解热镇痛药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但其副作用也非常多,比较严重的副作用有肾损害、肝损害、胃粘膜损害、出血等,急性肾衰竭是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含有解热止痛药但容易被忽略的药物是感冒药,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扑热息痛。扑热息痛的化学名字叫“对乙酰氨基酚”,也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镇痛、降温等作用。但其抗炎、镇痛作用相对较弱,所以只用于退烧和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因其具有退烧作用,所以扑热息痛是常用的抗感冒药。


目前仍在使用含有扑热息痛的药物有:速感宁胶囊,感冒灵胶囊,维C银翘片,999感冒冲剂,感特灵,泰诺酚麻美敏片,泰克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达诺片,白+黑日夜片,百服宁,菲迪乐(氨酚曲麻片)及许多小儿抗感冒药。


2. 抗菌素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以及抗结核药利福平等,利福平导致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已有不少报道。


➤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以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毒性作用最强。


➤ 青霉素类:各种半合成青霉素均可诱发肾脏损害


➤ 头孢菌素类:以第一代头孢霉素最明显


➤ 多黏菌素


➤ 四环素族:增加蛋白分解加重氮质血症


➤ 两性霉素B


➤ 万古霉素


➤ 磺胺类药物


3. 中草药


一般人认为服用中草药安全,实则有些中草药也有较强的肾毒性。含马兜铃成分的饮片,如关木通、淮通、防己、青木香等和含有重金属的饮片(如朱砂、雄黄等)是高危药品。


4. 造影剂


造影剂广泛应用于血管造影、增强CT、肾盂造影等,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衰竭也经常发生,尤其是原有基础肾脏病者更容易发生。


5. 化疗药


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博来霉素、亚硝基脲环孢素等。


6. 其他


除了药物外,其他容易导致急性肾衰竭的物质有汞、铅等重金属,鱼胆、猪胆等动物胆囊,小龙虾,蛇毒、蜂毒、蝎子毒等某些毒素。


药物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治疗


首先要停用可疑的药物,避免损伤继续发生;对少尿、无尿者严格控制入量,避免水肿加重;急性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炎症坏死,促进肾小管的修复。


甾体类消炎药的肾损害机制是药物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肾组织缺血,因此,使用前列腺素制剂前列地尔等也有治疗作用。另外,因血液透析可能加重肾缺血,所以要严格掌握血透指征。


药物导致的急性肾衰竭预后良好。如能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多数患者肾功可恢复正常,病人可完全康复。但个别重症肾功能衰竭、病情复杂或原有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肾功能常难以恢复。


来源:李青科普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