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理伟教授解读2018 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亮点
2018-05-15 来源:医脉通

2018年4月21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在南京召开了CSCO指南会,发布更新了12部恶性肿瘤指南。医脉通有幸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王理伟教授,就2018 CSCO胰腺癌指南更新要点等问题进行了请教,以下是详细内容。


王理伟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肿瘤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肿瘤驱动基因联盟(CAGC)执行委员会常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委

CSCO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


医脉通:您作为2018 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发布专场的主席,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胰腺癌诊疗指南的制定思路和修改过程呢?


王理伟教授:胰腺癌的重要特点是三低,即早期发现率低、药物有效率低、5年生存率低。鉴于胰腺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因此在制定CSCO胰腺癌指南时首先要考虑多学科参与,让患者从不同的治疗方法中最大程度的获益。


胰腺癌专家委员会2012年成立,2014年就推出了中国第一部胰腺癌综合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又对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并在全国进行了宣讲和推广。


按照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要求,我们在原来的专家共识基础上加入了近2年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制定了2018年CSCO胰腺癌诊治指南。指南制定中遵循两个重要原则,一是采集循证医学级别高的大型随机III期临床研究结果;二是结合中国特色,兼顾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诊疗水平差异,将循证医学级别不高,但结合了中国患者特点的研究,也在指南中进行了推荐。


医脉通:2018 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有哪些?


王理伟教授:首先,胰腺癌诊断要获得病理学诊断,因为胰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病理学特征并不一致,而且本指南针对的是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而腺泡细胞癌、类癌等不是本指南讨论的内容。


第二,影像学诊断上强调各种不同影像诊断技术的特点,但要遵循一个共同的八字原则:完整、精细、多向、重建。因为胰腺癌位于上中腹部,既不是上腹部器官也不是中腹部器官,因此单纯上腹部CT或MRI并不能完整显示整个胰腺,只有按照这八字原则才能对胰腺病变全面评估,这对外科医师确定是否手术非常重要。


第三,2016年美国ASCO公布卡培他滨联合吉西他滨在胰腺癌的辅助治疗中比单药疗效更好,但由于在中国患者中尚未纳入研究,因此该治疗方案在指南中推荐时有所保留。


第四,基于2016年ASCO公布脂质体伊立替康联合5-FU二线治疗使得胰腺癌患者获得PFS和OS改善,因此2018指南中也对其进行了推荐。


第五,指南中特别强调,胰腺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和外分泌器官,血糖就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血糖素控制。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因为胰腺的纤维化导致胰腺功能受损,常伴有糖尿病,但糖尿病与胰腺癌究竟孰因孰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胰腺纤维化,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的功能大大下降,很多患者出现短时间的快速消瘦,此时要加强胰酶补充,加强营养支持,这对患者的整体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第六,指南中也纳入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和循证医学级别比较低的研究结果,给予介绍或低级别推荐,让医生有更多可用药物和可选的治疗手段同时更规范、更合理地用到患者身上,让患者获益。


医脉通:2018 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与国内其他诊疗指南有何异同点?


王理伟教授:2018 CSCO胰腺癌指南虽然与国内其它胰腺癌指南可能在内科治疗部分内容有重叠,但是CSCO指南更强调多学科诊疗,参与指南制订的专家包括外科、内科、放射治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以及中西医结合科医生等。胰腺癌诊断时,85%以上的患者已不能手术,亟需多学科综合治疗,因此,CSCO指南更关注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与疗效。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