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诱发Brugada,猝死风险有多大?
2018-05-11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作者:何金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由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多正常,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三联征”:类右束支传导阻滞、右胸导联(V1-V3) ST段呈穹窿样或马鞍形抬高、T波倒置或双向,临床常因室颤或多形性室速引起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本病于1992年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 P和Brugada J两兄弟首先提出,1996年日本Miyazaki等将此病症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根据心电图表现,Brugada综合征可分为3型(图1)。1型表现为穹窿样ST段抬高,J点抬高大于2mm,ST段抬高大于2mm;2型和3型均为马鞍形ST段抬高,2型ST段抬高大于1mm,3型ST段抬高小于1mm。只有1型Brugada波对Brugada综合征具有诊断意义,其余两型没有。


1999年,Dumaine等在Brugada综合征患者中发现了T1620M基因突变,突变后导致钠通道失活,导致Brugada综合征,并且,该基因在温度升高后,功能丧失更加明显,因而当时即提出发热可能显露出隐匿的Brugada综合征。后续出现了诸多发热诱发I型Brugada波的病例报道,并且在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的人群中,发热可增加恶性系列失常事件的发生率。


那么,对于既往没有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的患者,发热后是否会出现Brugada波?发病率有多少?预后如何?又该如何处理呢?


有研究从急诊就诊的患者中,连续入选发热(T>38℃)患者402例和非发热患者999例,在402例发热患者中,8例患者出现了I型Brugada波(图2),在999例非发热患者中,仅1例出现I型Brugada波,发热组I型Brugada发生率是非发热组的20倍(2% VS 0.1%)。


图2 发热伴I型Brugada波心电图记录


8例发热伴I型Brugada波的患者中,均无心悸、意识丧失等症状,均无恶性心律失常病史,均无猝死家族史。8例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后,心电图均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者进行了阿义马林药物激发试验,再次诱发了I型Brugada波(图3)。对所有的患者随访30个月,均未发生晕厥及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图3 2名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I型Brugada波消失,行药物激发事件,I型Brugada波再次出现


发热后出现I型Brugada波,可能的解释是患者本身有Brugada致病基因突变,但为杂合子(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出现了突变),在发热的作用下,导致了正常基因功能丧失,Na通道失活,诱发了Brugada波。早期认为,发热诱发Brugada综合征高度恶性,Junttila等报道的16例患者中有10例出现了晕厥或心脏骤停,但全部事件均于入组当时发生,可能存在选择偏倚。而在Brugada综合征发生室速、室颤的患者中,18%伴有发热的诱因。而对这9例患者的长期随访,我们发现发热诱发I型Brugada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恶性,在高发生率的情况下(2%),长期随访(30个月),并未发生晕厥或猝死。


所以对于发热伴I型Brugada波的患者,需评估临床症状、家族史、心电图等,如仅有发热诱发I型Brugada波,无猝死家族史,无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等,不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或进一步有创检查,但需密切随访,而一般治疗中,尽量避免发热,发热后及时处理还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部分患者,慎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类药物,因其存在诱发Brugada综合征及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Dumaine R, Towbin JA, Brugada P, et al. Ionic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phenotype of the Brugada syndrome are temperature dependent. Circ Res. 1999; 85(1): 803-809.

[2] Junttila MJ, Gonzalez M, Lizotte E, et al. Induced Brugada-type electrocardiogram, a sign for

imminent malignant arrhythmias. Circulation. 2008; 117(14): 1890-1893.

[3] Priori SG, Wilde AA, Horie M, et al. HRS/EHRA/APHRS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herited primary arrhythmia syndromes: document endorsed by HRS, EHRA, and APHRS in May 2013 and by ACCF, AHA, PACES, and AEPC in June 2013. Heart Rhythm. 2013;10: 1932-1963.

[4] Mizusawa Y, Morita H, Adler A,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fever-induced Brugada syndrome. Heart Rhythm. 2016; 13(7): 1515-152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