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CACP丨解立新教授专访:ICU中的氧疗是一把双刃剑
2017-06-27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CACP2017 氧疗 解立新

氧疗已经成为临床上最普通和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涉及到临床的各个科室,从普通病房到重症监护室、从婴幼儿到老年、从院内到家庭。但长时间以来,医生和患者都把氧气视为一种好的,有益于健康和生命的气体,很少考虑到过量或不恰当地给氧是否可能有害。


2017暨第十六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CACP)期间,医脉通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解立新教授,解教授就机械通气患者合理氧疗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解立新教授接受医脉通专访


医脉通:呼吸机设置中,早期ARDS患者建议使用较高的PEEP,那是否越高越好呢?


解教授:对ARDS患者而言,机械通气是对症治疗,不能解决病因问题。目标氧疗的话,一般氧饱和度维持在93%左右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尽量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因为机械通气和正压通气只要使用,就会有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能达到最低的理想通气参数就足够,比如用8cm H2O的PEEP,能维持氧饱和度93%左右,有效促进了肺泡复张,就没必要用更高水平的PEEP。另外,PEEP还有一个作用,防止肺泡萎陷,要维持一定水平的PEEP。


近些年来提出的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其中关键的手段要监测跨肺压,维持 0 cm H2O<跨肺压<25 cm H2O,避免吸气末肺泡过度扩张呼气末肺泡萎陷。如果有条件的话,动态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会更好地动态评价肺保护性通气。


医脉通:关于高氧血症的危害,有哪些新的研究或进展?


解教授:近期中华医学杂志刚发了相关专家述评,由4~5个国内顶级专家撰写,我写的部分是《高氧对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危害及氧疗规范》。氧疗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非常重要,但要注意高氧也有危害, JAMA在2016年发表了一篇文章,结果显示,如果对ICU患者维持传统高氧,目标动脉血氧饱和度97%~100%,病人死亡风险反而增加。


所以说,氧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补充过头可能适得其反,它会产生活性氧和过氧化反应,对机体脏器产生损伤;导致肺泡萎陷和肺损伤;破坏呼吸道微生态;并对心脑血管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说,凡事有个度,氧疗要讲究最适氧疗,而不是吸入氧浓度和氧分压越高越好。


更多会议进展请关注》》》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2017暨第十六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