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DF2017]母义明教授:中国人群的DPP-4抑制剂临床研究证据
2017-05-10 来源:医脉通

DPP-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在2017年北大糖尿病论坛上,来自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的母义明教授对目前有关DPP-4抑制剂的部分中国研究进行了回顾,以下为详细内容:


GLP-1的生理作用


母义明教授首先对肠促胰岛素发展史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作用进行了回顾。GLP-1由肠道L细胞分泌,主要位于远端回肠及结肠。活性GLP-1在循环中的半衰期为2分钟,经DPP-4酶迅速代谢、经肾消除。


GLP-1作用广泛,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与合成且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呈明显的葡萄糖依赖性。GLP-1还可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并抑制胰腺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PP-4抑制剂可抑制DPP-4酶对GLP-1的分解作用,延缓生理剂量GLP-1的分解并延长发挥作用时间,进而起到血糖降低的作用。


DPP-4抑制剂


目前上市及正在研发的DPP-4抑制剂众多,已上市药物包括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


众多研究显示,与二甲双胍相比,DPP-4抑制剂降低HbA1c的疗效略弱于前者。与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作用效果相似。DPP-4抑制剂低血糖风险影响很小,对体重影响呈中性。有研究显示DPP-4抑制剂对亚洲人群、BMI低的人群更有效。


DPP-4抑制剂“中国证据”的研究


母义明教授对DPP-4抑制剂中国原创性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包括SUNSHINE、SMART、STRETAGY、VISON及China-PDS研究等。


SUNSHINE研究为一项为期24周、单臂、多中心、队列研究,旨在评估沙格列汀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药治疗和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加用沙格列汀治疗24周可使参与者HbA1c水平相较基线下降1.61%,尤其对于新发糖尿病患者;除了餐后血糖下降,空腹血糖也有适度下降。


SMART研究为一项针对沙格列汀的多中心、随机化、平行开放、活性对照IV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与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相比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24周治疗两组HbA1c、餐后血糖、空腹血糖两组无显著差异,显示出非劣效。两组低血糖风险均较低,在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上,沙格列汀治疗组低于阿卡波糖治疗组。不过在降低体重上,阿卡波糖表现更好。


STRETAGY为一项多中心、随机、阳性对照、开放的IV期大型临床研究(n=5535),旨在评估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基础上添加阿卡波糖或瑞格列奈格列齐特,与添加格列美脲相比对需添加第三种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作用。第一阶段结果显示(n=5523),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16周,HbA1c相较基线下降0.85%,达标率(HbA1c<7%)为44.3%。第二阶段(n=2212)评估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治疗20仍不达标添加第三种治疗药物治疗24周的结果显示,HbA1c在各组均显著下降。起始病程(<1年)越短、HbA1c(<8%)越低的参与者更易达标。


纪立农教授团队开展的VISON研究旨在评估二甲双胍(剂量≤1000mg)治疗不达标患者加用维格列汀与增加二甲双胍单药剂量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在HbA1c<6.5%及无胃肠道反应上,加用维格列汀组效果更好。


此外,周志广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评价了西格列汀对LADA患者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治疗1年后的结果显示,两组HbA1c变化无差别但西格列汀治疗组参与者空腹血糖及C肽水平没有下降,提示DPP-4抑制剂可能会抑制LADA患者的β细胞功能衰竭。


DPP-4抑制剂与感染


DPP-4抑制剂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除抑制肠促胰素外,还表达于众多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这可能会潜在改变免疫功能。当出现感染时,免疫调节效果可能会升高。正因为DPP-4抑制剂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所以认为改变其生理浓度会引起担忧。纪立农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旨在评价DPP-4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是否增加感染。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用DPP-4抑制剂的感染风险无增加。


母义明教授最后强调,目前许多有关DPP-4抑制剂的研究正在进行,希望这些研究可以为DPP-4抑制剂提供有多更有利的用药依据,给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更多会议详情请点击》》2017年北大糖尿病论坛专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