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DF2017]韩学尧教授:目的不‘纯’——筛查不需要治疗的糖尿病研究进展
2017-05-07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PUDF2017 MODY GCK-MODY

在5月7日召开的北大糖尿病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韩学尧教授做了“目的不‘纯’——筛查不需要治疗的糖尿病研究进展”的报告,该报告非常精彩,以下为该报告部分内容。


临床上存在这样的患者,长期轻度血糖升高,临床表现类似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但是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没有明显变化,这是为什么呢?今天韩学尧教授给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即葡萄糖激酶突变糖尿病(GCK-MODY)。


葡萄糖激酶突变糖尿病(GCK-MODY)是MODY的一个亚型


MODY是指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它不同于1型和2型糖尿病,这类糖尿病患者通常早年发病,往往在25~30岁前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而我们今天要谈的GCK-MODY属于MODY的一种亚型。


葡萄糖激酶被认为是血糖感受器,这种酶作为催化葡萄糖氧化的第一步,是胰岛β细胞的葡萄糖感受器,而葡萄糖激酶杂合突变可导致MODY发生,引起血糖升高,这类患者被称为GCK-MODY患者。


识别GCK-MODY的重要性


1.最常见的MODY亚型之一。

2.常常被误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

3.轻度非进展性高血糖。

4.并发症少见。

5.常常被误治。

6.这类患者对常规药物反应差,正常情况下不需要降糖治疗。


如何识别GCK-MODY


对于GCK-MODY的临床筛选可以采用下面的标准:

1.轻度高血糖:空腹血糖5.4~8.3mmol/L,HbA1c 5.8%~7.6%。

2.OGTT试验2小时血糖升高幅度:2h血糖—空腹血糖<4.6mmol/L


建议对于新诊断的轻度高血糖患者进行OGTT试验,亦要重视那些偶然发现的无症状高血糖患者,对其进行筛查。同时应该关注血脂的情况。


当然,这类基因突变类型的糖尿病确诊最终还是需要基因测序结果诊断。


GCK-MODY真的不需要治疗吗?


虽然说GCK-MODY对常规药物治疗反应差,但是这类糖尿病患者亦可能合并2型或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因此要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长期密切随访。


小结


最后韩学尧教授指出,亚洲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葡萄糖激酶突变,加上我们的糖尿病患病人数相当大,因此GCK-MODY在中国人群并不少见,常隐藏在一般人群中。


综合考虑长期稳定轻度高血糖(空腹血糖5.4~8.3mmol/L,HbA1c 5.8%~7.6%)、糖尿病并发症和血脂谱是比较有效经济的筛查策略。


目前多数GCK-MODY被误诊和误治,而现在基因测序成本不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查找和发现,如果患者属于GCK-MODY型糖尿病,则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同时对于这一类患者要加强定期随访。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