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绞痛药物治疗面面观
2017-05-05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肾绞痛

肾绞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病,由上尿路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内急促移动或突发嵌顿引起输尿管剧烈蠕动所致。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辗转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确诊后需立即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


诊断原则


临床表现为一侧腰部剧烈疼痛,疼痛向下腹部放射,伴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恶心呕吐。体格检查患侧腰部压痛、叩痛,输尿管走行区域压痛。尿常规可见红细胞,B超、泌尿系平片、静脉尿路造影和螺旋CT常可发现肾输尿管结石和肾积水。


肾绞痛治疗药物


目前临床上治疗肾绞痛的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麻醉性镇痛药和M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


非甾体类抗炎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环氧化酶,阻滞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血栓素、前列环素等炎症介质,减弱前列腺素对平滑肌的直接和间接收缩作用,达到止痛作用。


双氯芬酸钠


包括片剂、针剂和栓剂,基本用法是双氯芬酸钠针剂,50 mg,肌内注射,或双氯芬酸钠片剂/栓剂,50-100 mg,口服或塞肛。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正常者无影响。


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患者慎用,有肛门炎者禁用直肠给药。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痛、过敏性皮疹、肾功能异常等,罕见不良反应有心律不齐、耳鸣和导致骨髓抑制。


吲哚美辛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口服1-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治疗肾绞痛时常用吲哚美辛片,25 mg,空腹,或吲哚美辛栓,100 mg,塞肛。主要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头痛、过敏性皮疹、肾功能异常等,罕见副作用包括心律失常、耳鸣和导致骨髓抑制等。


因可导致水钠潴留,延长出血时间,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此外,该药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等患者也应慎用。


麻醉性镇痛药


阿片激动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能缓解疼痛感,具有较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治疗肾绞痛时一般不单独使用,需联合阿托品使用,以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吗啡 


镇痛作用强且具有镇静作用。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使其对二氧化碳张力的反应性降低,过量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皮下和肌内注射吸收迅速,一次给药镇痛作用维持4~6小时。皮下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5-15 mg,每日15-40 mg;最大剂量:一次20 mg,每日60 mg。静脉注射成人镇痛时常用量5-10 mg。连续使用3-5天可产生耐药性,1周以上可成瘾,需慎用。


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等;偶可出现瘙痒、荨麻疹、皮肤水肿等过敏反应。过量可致急性中毒,成人中毒量为60 mg,致死量为250 mg。


哌替啶 


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合成强效镇痛药,其作用类似吗啡。肌内注射后10分钟可出现镇痛作用,持续约2-4小时。成人肌内注射常用量:一次25-100 mg,每日100-400 mg;最大剂量:每次 150 mg,每日600 mg。静脉注射:成人最大剂量为0.3 mg/kg/次。


不良反应有:轻度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及直立性低血压等。室上性心动过速、颅脑损伤、颅内占位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哮喘、严重肺功能不全者应禁用。


布桂嗪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但比解热镇痛药强。皮下注射10分钟起效,镇痛效果可持续3-6小时。用于肾绞痛的治疗常用剂量为:皮下或肌内注射,成人每次50-l00 mg,每日1-2次。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眩晕、黄视、全身发麻感等,停药后可消失。


曲马多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疼痛相关的特异受体,镇痛作用可维持4-6小时。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口服给药后吸收可达剂量的90%。用于肾绞痛的治疗常用剂量为100 mg,肌内注射,必要时可重复。日剂量不超过400 mg。不良反应有:出汗、恶心、呕吐、头晕、无力、嗜睡等;罕见皮疹、心悸体位性低血压。


M型胆碱受体拮抗剂


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缓解痉挛,副作用有口干、视物模糊、心率加快、尿潴留等。


阿托品 


用于治疗肾绞痛的剂量为:皮下注射0.5-1 mg。不良反应有:口干、眩晕,严重者可出现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谵妄、惊厥。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病人禁用。最大口服剂量:1次1mg,每日3 mg;皮下或静脉注射最大剂量:1次2 mg。超过5 mg时,可导致中毒,致死量80-130 mg。


山莨菪碱(654-2)


治疗肾绞痛的剂量为:5-10 mg,肌内注射或加入液体中滴注。不良反应有:口干、皮肤潮红、心率增快、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用量过大可出现阿托品样中毒症状,可用新斯的明或氢溴酸加兰他敏解除。


性激素


常用药物为黄体酮,10-20 mg/d,肌内注射。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恶心和乳房胀痛等。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常用药物为硝苯地平,30 mg/d,舌下含服。不良反应有心率加快等。


α受体阻断剂


坦索罗辛治疗肾绞痛的剂量为:0.2-0.4 mg,每天1次。不良反应有头晕、直立性低血压等。


小结


肾绞痛的治疗目标为减轻疼痛,首选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为肾绞痛的首选药物,可明显降低肾绞痛复发率,但需评估患者肾功能;短期内效果不佳可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考虑外科干预解除上尿路梗阻。


参考文献:


1. 丁强.泌尿外科药物治疗案例评析.人民卫生出版社

2. 肾绞痛的药物治疗.临床急诊杂志.2011;121 (3) :145-146

3. 肾绞痛诊断和治疗新概念.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5):321-32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