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郇京宁
感染依然是严重烧伤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中创面细菌向深部组织侵袭引起的创面
然而,其他类型的感染,如静脉导管所致血流感染、肺炎、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1 IE的发病机制
IE是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后,迁徙、定植至心脏瓣膜、心内膜、大血管内膜,并不断地结合血液中血小板和纤维蛋白,逐渐形成包裹细菌在内的赘生物,引起以心脏功能损害为主要病症的感染性疾病。赘生物脱落后还可以导致远隔部位血管栓塞、感染转移以及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以往IE主要由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引发,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生率明显下降,由其引起的IE也明显减少,而其他因素引发的IE显著增加。目前,常见引起IE的危险因素包括
此外,长期静脉输液、血液净化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全身免疫力下降等容易被忽视的危险因素,也为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侵入心脏内膜或瓣膜创造了条件。
IE中最常见的受损瓣膜是主动脉瓣膜,其次为二尖瓣,严重时可发展到任何瓣膜和心室腔内,还可导致多发动脉栓塞、细菌性动脉瘤、脓肿、心力衰竭等。
既往引起IE的最主要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目前取而代之的是肠球菌、
2 烧伤患者并发IE的危险因素
烧伤患者并发IE的概率是一般住院患者的6倍,病死率达81%~95%[3]。菌血症是诱使烧伤患者并发IE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一般烧伤患者IE发生率为0.4%~1.5%,持续性菌血症烧伤患者并发IE发生率可高达8.9%。
严重烧伤患者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低下、创面感染、皮肤脓肿、蜂窝织炎、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易引起菌血症和脓毒症,进而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IE。烧伤患者并发IE的病原菌包括所有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以及真菌,但最常见的依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几乎都是MRSA。
血流动力学监测、长期深静脉置管、支气管镜、
3 IE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IE全身表现主要是
杂音性质发生变化表明IE进一步恶化,尤其是反流性杂音通常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先兆。IE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最为常见的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次是血管栓塞如大脑中动脉栓塞和肺栓塞等,病死率较高。
Duke诊断标准是近年来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IE诊断标准,其要点如下。
(1)主要标准:①血微生物培养阳性。持续血微生物培养阳性;或者2次血微生物培养分离出同一种IE典型细菌,如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HACEK族细菌;或者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肠球菌,但临床未见明显感染病灶。②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包括赘生物、心脏脓肿、新发生的人工瓣膜裂开以及新发生的瓣膜反流等。
(2)次要标准:①发热。②血管征象。包括大动脉栓塞、肺栓塞、真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Janeway结节等。③免疫学现象。包括肾小球肾炎、Osler小结、Roth瘀斑、
临床表现符合2条主要标准,或符合1条主要标准及3条次要标准,或符合5条次要标准时,可考虑IE的诊断。
只符合1条主要标准和1条次要标准,或者符合3条次要标准时,可为疑诊。做出疑诊诊断时,必须排除急性
然而迄今为止,未见到应用Duke诊断标准筛选烧伤患者并发IE的临床研究报道。原因可能在于,严重烧伤患者并发IE时往往缺乏Duke诊断标准中描述的表现,或者烧伤本身临床表现常常掩盖了IE的临床表现。
烧伤患者并发IE的早期临床表现可能只有发热、心率增快等,这些均是烧伤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医师很少会考虑IE的存在而造成漏诊。
因此,临床医师应该警觉严重烧伤患者具有并发IE的可能。当创面已基本愈合或有效覆盖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及血微生物培养阳性,同时出现任何心脏异常表现如心率持续增快、心律失常、心脏阴影增大、心脏杂音、不明原因心力衰竭等,应高度怀疑可能存在IE。
若严重烧伤患者出现高热和心脏异常表现,即使血微生物培养阴性也不能轻易排除诊断,因临床存在血微生物培养阴性的IE病例,可能与前期大量使用敏感抗生素、某些特殊细菌感染难以培养获得结果等有关。严重烧伤患者几乎都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血微生物培养可能呈阴性,一旦心脏出现异常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早期诊断IE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发现心内膜受累的证据,判断是否有赘生物及其大小、附着部位、数量及活动度等;判断瓣膜受损情况,是否有穿孔、腱索断裂等;判断新发生的瓣膜反流、心脏杂音强度变化等。
常用的2种检查方法是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和
TEE是目前最有效的IE诊断手段,对赘生物等分辨能力较强,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优于TTE,并且可以作为是否手术的判断标准,对于严重烧伤早期心前区创面未愈者尤为适合。但是TEE需要经食管准确放置超声探头,操作稍显复杂。
4 烧伤患者并发IE的治疗
赘生物在心脏瓣膜形成后,病原菌被包裹在其中,人体自身白细胞等防御体系难以发挥作用,同时细菌生物膜也阻碍多种抗生素进入赘生物中杀灭病原菌。
因此应该尽早选择敏感、足量的杀菌性抗生素静脉滴注,以清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严重烧伤患者发生IE的时间多数在烧伤后期,创面细菌检出和血液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为主,因此怀疑IE时可以首先使用
烧伤感染常见的某些革兰阴性菌如
抗生素剂量通常需要维持在杀菌水平8倍以上,使之渗入赘生物内杀灭细菌,疗程一般为4~6周。如血微生物培养持续阳性,疗程应该在8周以上,以免复发。
内科保守治疗难以阻止IE患者瓣膜损伤。一旦确诊IE应尽早手术,尽可能清除心脏感染和坏死组织,关闭瘘管、无效腔,引流脓肿,置换瓣膜,从而避免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不可逆性结构破坏,以及预防栓塞事件。有关烧伤患者并发IE后采用手术治疗的报道不多。
2008年,Smith和Yuh首次报道采用手术治疗一例90%TBSA深Ⅱ~Ⅲ度烧伤并发IE的患者。患者伤后16 d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MRSA感染,伤后20 d经TTE检查证实二尖瓣附着巨大赘生物,伤后21 d切除胸、腹部焦痂以异体皮覆盖,伤后22 d行二尖瓣置换术后治愈。
Mohebali等收治一例90%TBSA深Ⅱ度烧伤患者,患者伤后4个月内多次出现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停用抗生素1周后再次出现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TTE检查见二尖瓣赘生物并确诊为IE,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手术摘除赘生物并修补二尖瓣,最终治愈。
目前普遍认为,瓣膜修补或置换手术是救治任何IE患者生命的唯一方法。但是烧伤患者手术可能需要经过创面,感染的风险较大。
Gianesello等收治的一例85%TBSA深Ⅱ~Ⅲ度烧伤患者,入院后多次出现血微生物培养阳性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于伤后4个月诊断为IE,随后经胸部创面行开胸手术,实施二尖瓣置换手术。
术后3周患者再次出现
针对此类患者,可以考虑于心脏手术先期或同期切除胸部深度创面,以自体皮或其他生物敷料覆盖,尽量减少心脏瓣膜手术后的继发感染。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不必经过胸部烧伤创面,可降低经创面切口所带来的继发感染风险,但是尚未见到将其应用于烧伤并发IE患者救治中的报道。
5 烧伤患者并发IE的预防
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而言,尽快去除Ⅲ度创面和实施有效创面覆盖是减少IE发生的首要步骤,其次应加强预防因导管相关性感染而诱发的IE。严重烧伤患者通常需要经过创面长时间留置深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ICU患者。
因此,应该规范化实施有创性操作,强化静脉导管留置部位消毒护理,并且尽量缩短深静脉置管时间。一般而言,导管留置4 d以上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该及时更换或拔出导管,并同时进行导管附着物和血液微生物培养,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此外,预防严重烧伤患者并发IE还应重视呼吸道和口腔护理,尽量减少感染危险因素。
中华烧伤杂志 2016年2月32卷2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